邵开来:课外科技之路上的成长

发布者:党委学生工作部发布时间:2012-11-17浏览次数:410


邵开来,就读于信息工程学院本科自动化0902班,曾任学院团学会宣传部部长、自动化0801班助理班主任。本科期间曾获“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竞赛国家一等奖、浙江省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省一等奖、“飞思卡尔”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华东赛区二等奖、浙江省“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省二等奖等奖项。以本科生身份参与在IEEE国际会议,并在工大认定的A类、B类期刊上发表多篇论文,申请有多个专利与软件著作权。

当同学们在利用课余时间休息、娱乐的时候,有一个人,他可能正在制作视频、PPT,可能正在埋头钻研算法,也可能正在撰写论文,他的课外生活被学术、课外科技填充得丰富多彩,他是谁呢?他就是邵开来!

在科研之路上成长

邵开来是浙江工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自动化0902的学生,他是学院里科研、编程能力和广告宣传方面的知名人士。大二下学期,创业项目《络易电子设备有限公司创业计划》将他引向了课外科技这条路,从此,开始了学术、科技创新的生涯。由于邵开来大二下学期正担任学院宣传部部长这一职务,于是学院负责学生课外科技指导的科技主管褚衍清老师找到了他,并邀请他加入“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的季才力团队,负责文案和美工,并设计和制作比赛文本和答辩PPT。凭借着自己在图像处理、视频和PPT制作方面的专长,邵开来在省赛材料上交前的一星期熬夜通宵制作,使得创业项目《络易电子设备有限公司创业计划》拥有了异常专业精美的PPT和比赛图片与文案,并获得了省二等奖。提起那个创业项目,邵开来说:“那次的获奖对我来说是个很大的鼓舞,同时也让我更加确定了坚持自己的重要性,在这次比赛中我对学科竞赛和课外科技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一直以来,邵开来都对软件编程有浓厚的兴趣,但获得三项软件著作权,发表多篇论文的他并不是天生的电脑天才,时光和汗水记录了他付出的努力。邵开来从高中时代接触编程开始就从未停止过学习、训练,坚持不懈的学习使他进入大学时就已经具备初步的编程能力,但是在无止境的学海中,他一直逆流而上,在项目遇到瓶颈的时候,他和队友一起讨论分析,熬夜通宵对他来说件稀松平常的事。

在课外科技中,他的专长散发着耀眼的光芒。“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确实让我得到了很多锻炼,不论是备战的过程还是比赛时的废寝忘食都令人难以忘怀。”邵开来在回忆电子设计竞赛时说道。那是2010年的夏季,很多同学都在家里享受着暑假,而他带着对比赛的热爱投入到紧张而漫长的赛前准备中去了。在接下来的近一个半月的备赛过程中,他和同组队员每天泡在实验室,他们一起从基本的电路学起,从基本的程序开始编起,一步步向着电子竞赛走去,也一步步走向自己的目标。

那年作为一组完全由大二学生组成的团队,邵开来及队友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凭借自己的努力,迅速完成了电子系统设计各方面知识的学习,那段日子他过得很充实,仿佛自己又回到了高中时代。时间很快就走到了8月下旬,浙江省电子竞赛题目下达了,邵开来及其团队在对试题进行了充分的理解之后,经过34夜通宵达旦的比赛,完成了《运水机器人》的设计。值得一提的是,这一队大二的学生独立完成了整个电子系统的设计、测试以及文档撰写等任务,并在湖州师院的评测中取得了浙江省第二的好成绩,毫无悬念地获得了浙江省一等奖。此后,在作为邀请赛中浙江省仅两支队伍中的一支,代表浙江省参加在东南大学举行的全国邀请赛,当时,在邀请赛的全国60支队伍中,完全由大二学生组成的团队只有两支。

将理论带入应用

经历了创业项目和电子设计竞赛洗礼的邵开来对课外科技更加了解也更加感兴趣,经过慎重的思考,他开始在学院中寻找可以带领自己深入科研的良师。冯远静老师的项目《脑纤维重建的算法研究和软件开发》吸引了邵开来的注意,该项目主要是通过对功能性核磁共振数据的体系建模来提取体系的特征信息,并将相关体系连结从而得到尽可能详实的脑白质纤维走向,这一项目的研究方向及内容在国内外都处于领先水平。他在冯老师的建议下先对项目背景和即将用到的知识进行了了解,在了解之后他对这一项目更加着迷,于是邵开来开始了他课外科技新的旅程——加入《脑纤维重建的算法研究和软件开发》项目的研究工作。

从决定的时候起,作为一个大三学生的邵开来和很多研究生一样经常出入于实验室,并在项目中承担了三方面的任务:一是将导师提出的数学模型代码化(MATLAB),二是对模拟数据、小鼠脑部数据、真实人脑数据进行实验测试,从而验证数学模型的可行性,三是开发脑纤维三维重建显示软件(C#)。面对并不轻松的任务,邵开来没有犹豫也没有畏惧,他勇敢地开始了科研探索。面对导师提出的数学模型,邵开来查找了很多资料来学习,并对从未接触过的MATLAB进行了系统的学习,经过摸索,他深刻地理解了模型的意义和用途,并顺利地完成了将其代码化的任务。代码化之后,在对各项实验数据进行测试的过程中,邵开来体会到了项目的意义,并更加确定了自己要继续克服困难开发脑纤维三维重建显示软件的目标。“刚加入项目时,我并没有那么深刻地理解它的价值,但是在对数据进行实验测试的时候,我突然明白了脑纤维三维重建的意义,它能够为医生诊断精神类疾病提供依据,这在医学上将是个重大的突破。”最后的结果证实了邵开来当时的理解,在他独立完成了开发脑纤维三维重建显示软件这一艰巨的任务之后,该软件通过了“浙江省科技信息研究院”对软件的查新,结果表明,这款软件在此领域为国内首创,软件在杭州市中医院和解放军117医院得到了临床应用,并且获得了医生的一致好评,因此该软件获得了中科院王守觉院士和973首席科学家蒋田仔教授的推荐。提起这个项目,邵开来对冯远静老师充满了感激,正因为冯远静老师的鼓励,他才能一路坚持到底,而冯远静老师在大方向上的指导和把握也让他终身受益。

“我为科技尽一份绵薄之力”

这次《脑纤维重建的算法研究和软件开发》项目获得了多方面的肯定,该项目曾经获得过省“新苗人才计划”10000元的项目经费资助,并在所有申请项目中排名第二;在项目研究过程中邵开来相继发表了三篇论文,这三篇论文分别是:国际会议论文——A Novel Algorithm for White Matter Fiber Reconstruction Based on Higher Order Tensor Model,研究数学模型的MATLAB代码化,为第一作者;浙大认定中的一级期刊论文(浙工大标准的A类论文),《磁共振扩散高阶张量成像的脑白质纤维微结构模型及特征提取算法》,内容是对模型在各种预设参数下的精确性分析比较,由一位大四学姐执笔,他是第三作者;最后一篇属于浙大认定中的二级期刊论文(浙工大标准的B类论文),《基于ActiViz.NET的脑纤维三维显示方法研究》,内容是C#软件编写过程中,利用开源的VTK库实现三维显示的过程,为第一作者。这些论文的发表无疑是对他努力的肯定,也鞭策着他继续为之奋斗。

凭借着《脑纤维重建的算法研究和软件开发》项目,邵开来走进了中国大学生学科竞赛中水平最高、影响最广的“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竞赛,在漫长的竞赛过程中,他从不喊累,也从不疲倦,在他的努力下,这一项目在“挑战杯”中获得了浙江工业大学校特等奖;浙江省一等奖,省赛时该项目是信息技术类课题的最高奖,在大连理工大学的全国总决赛中,获得了全国一等奖,并与其他队伍一起为浙江工业大学赢得了全国第五的好成绩,创造了浙江工业大学代表队的历史最好成绩。

除了电子设计竞赛和“挑战杯”以外,邵开来还参加过“飞思卡尔”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比赛在大三一年时间里断断续续地准备,这次比赛十分有效地巩固了他在嵌入式程序编写方面的能力,他们最终获得了华东赛区二等奖。比赛期间,为方便调试,邵开来设计了电脑端的上位机,随着软件功能的增加、性能的提高,最终演变成一个完善的调试平台。比赛结束后,邵开来为该项目申请了软件著作权,并把代码开源,方便后来者学习研究。

在同学眼中,有着许多获奖光环的邵开来是个爱动手、爱折腾的人,但同时也是个有良好团队协作能力、乐于助人的同学,不论同学们遇到什么问题,他都会给予帮助。而且邵开来还具有较好的艺术素养,他曾经在军训摄影大赛中获得过全校第一名的好成绩;在担任宣传部部长期间他也曾多次受邀参加学生社团组织的多媒体设计讲座。

在提及未来的打算时,邵开来说:“既然科技的力量可以改变人的生活方式甚至改变人的命运,也能为社会做出贡献,所以我以后还是想继续进行科研,为科技尽一份绵薄之力。”